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交通要道
十室九空,猫比人多
大兴街动迁的消息,2003 年就已传出风声。动迁地块,北至黄家阙路,东至中华路、迎勋路,南至陆家浜路,西至大兴街。
多年利益纠葛后,大兴街老城厢已是一座空城,西华弄、黄浦少年街等小巷几无人烟。离喧闹的中华路,仅不足百米。
核心主干道江阴街也是行人寥寥,对两侧的荒凉视而不见,似已是平常。
就连大兴街东侧沿街,大片商户关闭,海派城、新亚商厦、燕飞商厦均已封闭,人去楼空,满目萧瑟。
江阴街是大兴街的主心轴,旧时小南门的老城厢居民可由此直达大兴街,人气盛极一时。
江阴街还曾是马路菜场,随后开了不少排挡和餐馆,至今仍可见当年闹猛的痕迹。
陈阿伯,70 岁,自小便住在江阴街,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。因为各种原因,他们仍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居民。江阴街两侧的弄堂,大多已是残垣断壁。不时传出的电视空调声音,提醒我们仍有住户固守在这里。
但因为长期缺乏维护,这里的生活环境每况愈下,不禁叫人担心。
1912 年,沪北启民小学学生汪龙超发起少年宣讲团,多次开展慈善活动。后来政府为表彰他们的功绩,遂将宣讲团所在的这条街命名为“少年路”,后改名黄浦少年路。
如今,少年路已无少年。黄家阙路上车水马龙,少年路则显得老态龙钟。
范阿姨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,是这条街仅存的住户。十年来,无数居民先后离开,最终只留下她一人。
聊着聊着,范阿姨遇见了老邻居回来看她,两人开始闲扯。交谈中范阿姨有些后悔,因为早走的人,补偿条件是最好的。
“但我也不想走,习惯了。”话毕,范阿姨照旧剥起她的虾仁。
路边联排的公寓楼只是幌子,走进小区大门,招呼你的却是石库门,以及……不时出没的喵星人。
这非常有大兴街的风格,你以为是公房小区,没想到这只是一层遮羞布,大兴的!
里面四通八达,兜兜转转,出口可能是另一条熟悉的马路。峰回路转,大概是老城厢大迷宫的独特魅力……之一!
你也可能偶遇一些不太雅观的墙上书法,住过老城厢的人,都懂!
一旁的陆家浜路人来人往,一墙之隔的小区满目疮痍。悬挂着的晾衣如同彩旗,代替不知去处的主人,迎接闯入的你。
上海话里的“大兴”和大兴街,真的有关系。知道这个典故的,上海话十级!
1909 年,上海南火车站在现今的南车站路上落成。久而久之,一旁的大兴街上,很多商户卖起粗制滥造的廉价小商品,提供给赶火车、又不在意质量的乘客。
后来,大兴街逐渐出名,在上世纪 20 年代红极一时,奠定著名商业街的地位。人们便把“大兴“和“假冒伪劣”联系在一起,上海话“大兴”就诞生了,说起来有点坍招势。
毕过,这只是“大兴”由来的众多说法之一。到底是先有“大兴”,还是先有“大兴街”,已无从知晓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“大兴”和“大兴街”一定是对历史 CP 。上海人,真是起名鬼才!
三个年龄段的不同人群,60 岁、40 岁与 20 岁。在他们眼里,大兴街有三种不同的样子。
大兴街上的坚守者。十几年的摸爬滚打,似乎让他找到了生存的窍门——便宜!
包子清一色的两块,这在物价飞涨的现下难能可贵。不少人也跟着吃了十几年,早已成为一种习惯。麻婆豆腐包和鱼香肉丝包,蛮嗲的!一个用了老豆腐,剁碎,颇有肉感,带点小麻小辣。一个勾了小芡,鱼香浓郁,材料也丰富,都挺带感的,难怪那么多人吃。肉食爱好者喜欢蛋黄肉包,新鲜的猪肉加上一颗蛋黄,对于早餐来说很丰足。就是肉馅给得不算满,你可能需要吃两个!
开在大兴街,注定做的熟人生意。如果味道不够好,价格不实惠,也不可能在这里扎稳脚跟。
陈师傅隔壁的麦子香面馆,资历就更老了。在大林路上已扎根了近三十年,走的也是平民路线,食客平均年龄目测都 40+ 起。
红烧牛肉面是他们的主打,十有八九的食客都在点它。吃完这碗面,你会成为回头客的。真实牛肉汤底,浓郁自带鲜甜。大块红烧牛肉,笃得酥软,再添上一勺咸菜,甜咪咪,鲜嘟嘟。
面条澄黄,是上海人喜欢的碱水面。吸到嘴里,散发着淡淡的香气。另一人气担当腐乳肉拌面,肉很大块,腐乳酱红润浓稠,很是撩人。再加块大排,肉欲横流!
最厉害的,还是面条。葱油熬得清亮,透着淡黄色。面一拌,香气四散,连带挂着粉色腐乳汁的面条,一道浸满口腔,大呼过瘾。
忽见一白发老者,笃悠悠吸着面条,配碗咖喱牛肉汤。说不定是从黑发吃到白发,共同见证了大兴街的大兴大落。
海派城最早叫大兴浴室,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46 年。
在很多上海人眼里,海派城真是一座城,集洗澡、桑拿、搓麻将、舞厅等多种功能于一身。
“海派城关掉了,心里有些空虚。”不少拥趸发出叹息。
曾经,江阴街上的大排档很有名。那时,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上海小青年,最喜欢来这里聚餐。
杜丽排挡、蜀香大排档,当年的小青年们还能一一报出他们的名字,可惜如今早已人是物非。
他们依然会想念杜丽的椒盐排条和赖尿虾,拆迁后这家排挡已不知去处。只留下一块招牌,记录曾经的存在。
1981 年建成的南市影剧院,曾是各大南市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专属剧场。N 多小囡第一次看电影,都在这里。
如今,原址上盖的是毫无人情味的新式小区,无非是钢筋水泥的堆砌,再无感觉。
大兴街上的豪享来,估计是很多南市小囡的牛排启蒙,想念那个牛排+意面+煎蛋+蔬菜的经典套餐。如果考试考得好,就能来吃一顿。
长大后才知道,豪享来真的是最最最基础的牛排。纵使咱们的口味要求高了,但看到曾经的回忆消失,还是有点落寞。
在中华路、黄家阙路交叉口,曾经也有好几家游戏店和手办店。毕竟,这里离学校近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
那个年代,能玩上 PS 或是 Gameboy 是一件特时髦的事。至今,在黄家阙路上,依然能看到实体游戏店的身影,尽管势单力薄,但仍是回忆。
“大兴街已经消失了。”再次回到这里,已是不同的世界。
“大兴街么,华联吉买盛最有名啊!”有多少小囡,曾被妈妈带过来买生活用品啊?
2002 年开业的华联吉买盛,也许是当时上海下只角里最大型的超市,一时间吸引周边居民无数,宁愿走半个小时路也要过来买东西。
华联吉买盛开业之初,就定位为“新世纪的街市”,足足两层,7000 平方米的体量放到现在也是巨无霸的级别。
如今荒凉的大兴街,只靠华联吉买盛撑起整条街的人气,鳞次栉比的小商铺,还可见当年的繁华。
声名鹊起的耳光馄饨是这里的后来者了,不知道老板当初为什么会选址此处,但多少有大兴街光环的考虑。看着现包的馄饨,个大可爱,拍个照发票圈也算完成了一半的使命。大家不会因为大兴街而来吃馄饨,只是因为馄饨而来大兴街。
只是如今,馄饨还会有当年的味道吗?就如同大兴街一样,时间似乎总让一些事情变味。
可能再过十年,就连老南市人,对大兴街的记忆都更加稀薄。
大兴街,是旧时上海县城和南火车站之间的重要桥梁。南市区乃至上海的科教与新思想,在这里兴起!
七百多年历史,曾熏陶无数文人墨客。虽转型为小吃街和二次元文化街,但仍残留着书香和儒雅之气!
简直是回忆杀了吧,现在还有 80 后、90 后小囡记得它吗?好多年前在这里开过碰碰车,玩各种游戏,别提有多开心。1992 年落成,小时候经常去二楼写暑假作业,顺便孵空调。现是“黄浦区第二图书馆”,为撒阿拉南市的图书馆不是第一而是第二呢?
1748 年创立,全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学校。叶企孙、林元培、乔石、陈星弼、谢友柏等知名人物都是校友,魔菌羞答答表示我也是!
1906 年创立,前身是“民立女中”“市十女中”,当年是南市区区重点高中的守门人。1878 年创立,中国人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。黄炎培曾在四十周年校庆上题词——吾国教育上海发达最早,而上海教育梅溪实开其先。前身为黄炎培于 1918 年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,是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基地。
于 1925 年五卅运动期间成立,由上海总工会、上海学联、全国学联、上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等发起组成,统一领导全市的罢课、罢市、罢工抗议运动,是反帝爱国的先锋!
2003 年,大兴街便已传出动迁的消息。可直到 2016 年,动迁进程才开始真正加速,但离彻底拆迁依然遥遥无期。
对此,70 岁的陈阿伯相当乐观:“老了,在哪不都是住。”
范阿姨每天早晨坐在院子门口,无所事事地剥菜。她已不指望靠动迁发财,大兴街的生活逍遥自在。
至少目前生活在这里,没有什么不便。华联吉买盛的对面就有菜市场,里面人头窜动,货品丰富,充满着生活气息。
在不远处的黄家阙路上,永辉生活超市也支撑着裕庆里、久安里的居民生活。
一家农副产品市场,开了七年,你能买到各类蜜饯干果、南北炒货,甚至还有老上海风的锅巴,而且价格良心,简直是大兴街上的宝藏。
住在大兴街,比很多新式小区都开心多啦!毕竟这里是市中心,物资从不短缺,还兼具老城厢的烟火气。
可能再过十年、二十年,他们也依然会坚守在这里。无论贫富贵贱,那都是充满感情的家园。
站在大兴街上,遥望不远处老西门的大型现代化开发项目,也许不久后的大兴街终将迎来一次大的改变。但无论如何,对于大兴街而言不是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!
摄影 / 半世纪少年
设计 / jinjin
商务合作 / 蚂蚁
微信:shlm001 电话:13166389937
点“在看”,阿拉的上海更美丽☟☟